2007年8月6日星期一

封里来,隅里去

有朋友问我为何最近将 MSN 即时消息的别名叫做“封里来隅里去”,进而问我是不是很辛苦。我虽然的确是“风里来雨里去”地忙得不可开交,但此别名并非是指我个人的状态,而是指我对中国网络封锁的态度和认识。

“封里来”,是指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与互联网开放精神背道而驰的网络封锁政策;“隅里去”,则是指这种愚民政策只会使中国更加远离自由和民主,走进死隅,使民众成为井底之蛙,向隅而泣。

中国政府对境外互联网实行内容过滤甚至封锁是不争的事实,是众人皆知的“秘密”。之所以说是“秘密”,是因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正面承认过此事,而最多用“对互联网依法进行管理”的说法来搪塞。这不仅自欺欺人,而且愚昧可笑。同时,对境外信息实施封锁,尤其是对新闻网站的封锁和对境外电台的干扰,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心虚表现。既然心虚,则必有不可告人之处。

中国的当政者自古就有奉行愚民政策的惯例,让百姓生活在当政者营造的所谓“盛世”里。中国的老百姓就这么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吗?非要“伟大光荣而永远正确的”父母官告诉你这个能看能信,那个不能看不能信才能辨明是非吗?

“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”是中国的古训,言简意赅地告诉人们如何才能获得真知。而中国的当权者却依然希望二十一世纪的臣民们只听到一种声音,也就是所谓“喉舌”的声音。那是一种单调、片面、误导甚至荒谬的声音。更可悲的是,一些国人经过长期的“熏陶”已经习惯了这种声音,天真地相信 WYHIWII (What You Hear Is What It is)。

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不可能再回到昨天的中国、今天的北朝鲜那样的封闭世界中去。为什么中国不能坦荡地面对世界,不仅让世界了解中国,更让中国人了解真实的世界和中国,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呢?

“封”里来,只能最终“隅”里去,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。

另附:中国外交部回应有关“网络封锁”的答记者问
2001年 - 10月23日 孙玉玺)
2003年 - 12月04日 刘建超)
2004年 - 12月02日(章启月)
2006年 - 02月14日(刘建超),02月16日(秦刚),06月01日(刘建超),06月20日(姜瑜),11月16日(姜瑜)

3 条评论:

匿名 说...

贵波的解释勉强得很,
根据本读者的理解,
“封里来隅里去”--
指的是“冲破重重封锁,去了地球之一隅澳洲”。
就这么定了!

匿名 说...

上面那位评客也太霸道,
其实博主说得很有道理。

匿名 说...

谢谢“二”位看官的留言。

本博本是博主自娱自乐的一亩二分地儿,没想到也成了贵客自娱自乐的地方,不错!

:-)))